姚劲波创业经历,姚劲波投资的公司?

欢帅 48 0

本篇文章跟大家探讨下姚劲波创业经历,以及姚劲波投资的公司对应的知识信息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以备日后需要哇。

本文快速导读目录:

姚劲波创业最艰难的时候是怎样过来的?

他年少成名姚劲波创业经历,23岁靠倒腾域名发家姚劲波创业经历,赚到了第一个100万。10年后,他是CEO,是董事长,是投资人,14年后,他带领公司走进纽交所,一举创造出700亿的大公司,他就是58同城的创始人姚劲波。

不过,姚劲波创业经历你只看到了成功,却没有看到他的失意。成立8年来,58同城静静地趴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,丝毫不起眼。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,姚劲波靠卖域名给大家发工资,而等员工离开的时候一个人抱头痛哭。直到最近几年,姚劲波创业经历你才能够看到姚劲波的笑容。

自古英雄出少年

姚劲波天生商业嗅觉敏锐。早在1999年6月,从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不久,姚劲波就开始倒腾域名,他是国内做域名最早的四五个人之一,并创办了专门从事域名交易的网站“易域网”。

与蔡文胜主打拼音域名策略不同,姚劲波主打的是数字,他当时号称2位数字域名金主,手里有5000多个数字域名,并高价成功出售28.com、30.com等域名,直到2000年9月易域网被万网收购。

正是靠着倒腾域名,23岁的姚劲波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,也因此结交了一大批从事互联网生意的草根高手,如蔡文胜、吴欣鸿等等。日后他创办58同城,蔡文胜二话没说就投了几百万。

这期间,姚劲波还投了从万网辞职出来单干的金鑫、李如彬等人。10年后的2010年11月2日,学大教育在美国上市,光那一笔买卖,姚劲波就赚了几十个亿。

情到深处人孤独

但是,姚劲波的目标是要做老大。所以,2005年12月12日,他决定复制美国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.org,在北京创办了58同城,主打生活服务。

而目标是三年实现上市!

不过,获客成本太高了。随随便便一个二、三线女星,代言费就是500万起,再加上地铁、公交、电梯广告投放,分分钟就烧掉1000多万本金,外带蔡文胜的几百万天使投资。一年后软银赛福的1100万美元也见了底。

本想融资,却赶上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,市面上根本找不到风投。

姚劲波一下子就被逼上了绝路,最惨的时候,账上只有50多万现金。给500多位员工发完工资后,只剩下8000多元,连缴纳一个月的水电费都不够。没有办法,姚劲波只好便宜卖了几个域名,换了几十万勉强维持。

那段时间,外界质疑声不断,随便打开一份报纸或者一个网站,就会看到醒目的标题,“58同城还能坚持多久姚劲波创业经历?”也是,要产品没产品,要商业模式没有商业模式,是够令人绝望的了。

再后来,员工也撑不住了。2009圣诞节前夕,几个公司骨干死活要辞职,姚劲波拦不住,他咣当瘫倒在公司旁边的咖啡厅,哭了一个下午。

2009年12月31日,北京下着小雪。58的办公室只剩下一张桌子,连电脑都卖了,三个创始人大眼瞪小眼。是撤?还是继续干?姚劲波也拿不定主意。

就在那时,团购的风口忽然来了。

2010年春天,以美团和拉手为首的2000多家团购网站,以雷霆之势冲入市场,不仅带火了团购,也带火了生活服务互联网市场。

那半年,姚劲波什么都没有做,每日活跃用户却蹭蹭上涨。到了2010年底,58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400万,用户数、流量与信息发布量在分类信息领域中遥遥领先。

为伊消得人憔悴

当今的互联网江湖,活跃着一支湘军,他们霸得蛮,吃得苦,耐得烦,如微信的张小龙、陌陌的唐岩、映客的奉佑生、快手的宿华等等,而益阳小伙姚劲波更是把湖南人的“耐得烦”精神发挥到极致。

第一次是因为钱。2010年,姚劲波决定放弃线下策略而改走线上,彻底回归互联网。可拿着新的计划书,他一共找了二、三十家投资机构,却没有一家敢投。

没撤,姚劲波最后又死皮赖脸找到软银赛福的合伙人羊东,好在羊东有魄力,“反正砸进去几千万了,不差最后一哆嗦。”于是,2010年4月,羊东拉着DCM又给姚劲波投了1500万美元。

第二次是因为人。2011年刚开春,赶集网异军突起,尤其是获得今日资本和红杉7000万美元的C轮投资后,杨浩涌更是春风得意。

从大年三十起,无论是地铁、公交,还是中央一套、三套,六套,都在以每天60多次的高密度播放着赶集网的广告,“赶集网,啥都有!”

没有办法,姚劲波只得咬牙应战。赶集投1个亿,他投2个亿,赶集网投2个亿,他投4个亿,“宁可错过一个时代,也不能让对手超过。”

当时赶集的陈小华做流量号称天下第一,姚劲波就想把他挖过来。此后,他先以老乡的名义邀请吃饭,后以过生日的名义邀请 K歌。

陈小华一生气把他拉黑了,姚劲波也不生气,而是连续三次赶到赶集总部,“我已经到你公司楼下,你不下来我就上去。”

“对不起别人没那么重要,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,你觉得跟谁干最有可能成事?”一句掏心窝的话打动了陈小华。

而这成了58和赶集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胜负手!8 个月后,58同城流量暴涨80%,反超赶集。

第三次是因为产品。2011年,姚劲波想把58的产品预装在手机上,如日中天的小米是最理想的选择。但是,雷军对于小米手机的预装看得非常严,不经过他的点头,谁也无权预装。

于是,姚劲波开始练习晨跑,从秋天一直坚持到冬天,即便是寒风刺骨的大冷天,也会准时出现在雷军小区楼下,就为“偶遇”雷军。

然后,俩人一起跑步,一起聊天。一个冬天下来,俩人熟了,小米手机预装的事情自然迎刃而解。

第四次是因为合并。2014年7月,58与赶集激战正酣,双方资金消耗都很大。姚劲波心疼钱,试探着给杨浩洋发条短信,“人生苦短,咱们聊聊?”不过,杨浩涌没有好脸色,“你先别挖我的人,我们再谈”。

但姚劲波不死心。

2015年58同城上市后,他又找到杨浩涌,“什么方法能让你我的广告费少支付一些?换点股行不动?”当时,杨浩涌的市场费预算已经从3亿暴涨到15个亿,而且盈利遥遥无期!

就这样,2015年4月13日,两人在三里屯威斯汀酒店一个总统套房,开始对十年恩怨做个了结。当天中午12点,姚劲波踏入房间,没有想到一谈就是22个小时的车轮战。

太阳下去,月亮上来,房间里却灯火通明。

姚劲波以一顶十。这边刚跟杨浩涌谈完,那边又继续跟赶集网的八、九个股东谈。

几乎每隔一个小时,谈话就走到死胡同,然后就是喝啤酒,砸酒瓶子,换股比例也从7:3、6:4再到5:5。到了第二天凌晨6点,律师、会计师、投行都已崩溃。

但到了上午十点,奇迹出现了!伴随着香槟砰然开启的声音,58和赶集宣布合并。姚劲波靠着最后2个小时的坚持,改变了我国整个生活服务业态!

大家好才是真的好

作为来自益阳欧江岔镇的农村孩子,姚劲波对底层百姓的辛酸感同身受。

58同城、58同村,尤其是58到家雇用了大量来自农村的基层员工,他们没有一技之长,却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,靠着搬家、洗车、打孔、保洁等不显眼的服务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一线城市扎下根。

仅58洗车北京分部的一个普通业务员,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8-10万元。

2013年10月31日,58同城在美国纽交所上市,最高市值700亿,姚劲波的身价也飙升至100亿。

上市当天,他特意带了58名员工去纽约,“这些老员工跟公司一起扛过了最困难的时期,所以在58同城登陆纽交所这样重要的时刻,他们应该见证。”

敲钟当晚,姚劲波包了一条船,大伙围着曼哈顿群岛转了个圈。姚劲波没哭,但是其他57人都落了泪,“姚总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!”

2017年年会,姚劲波宣布所有8年以上的同事都可以获得8 万元的股票,“同时,获得一周额外的带薪休假。”日后这也成了一项制度,“任何58员工只要满8年就可以去兑现8万元的股票。”

互联网大咖们如何挺过创业最艰难的时候

马云:不要等到环境好了再做事

马云姚劲波创业经历的故事是最为人所熟知的。

1992年姚劲波创业经历,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“海博翻译社”姚劲波创业经历,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。当时经营挺艰难,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,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。第一年实在不行了,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、广州去进货,卖礼品、包鲜花,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,才开始收支平衡。

1995年,钱没赚多少的马云,却凭超强的活动能力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。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,聘马云为翻译到美国收账。

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:美国商人想赖账,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。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,又丢失了随身行李,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回国。不过回国之前马云去西雅图看了一个朋友,在此马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。这是阿里巴巴成为可能的起点。

“任何企业家不会等到环境好了以后再做任何工作,企业家是在现在的环境,改善这个环境,光投诉,光抱怨有什么用呢?”马云这样说。

任正非:敢想敢做勇于孤独

任正非的创业更像是被逼上梁山。

1987年,任正非“下海”,以21000元资金创立华为。当时的任正非已经四十多岁,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寒冬:一批200万的贷款被骗收不回来,并且“上有老下有小”。

创业初期,任正非冒险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了自主创新研发交换机技术。

起初,华为在用户交换机的HJD系列产品上取得了小规模成功。然而,由于对趋势的认识错误,华为接下来推出的一款模拟交换机JK1000遭到了新产品数字交换机的严重打击。在推出的第一天,这款产品就成为了落伍之物。

重压之下,任正非依然坚持自主研发,姚劲波创业经历他转向了数字交换机。此时,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半路出家,甚至不得不人手一本普及交换机国内规范的小册子才能开展工作。

本应在1993年春节前完成的交换机迟迟没有研发成功,华为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。任正非私下对身边人表示,如果CC08研发失败,他只能跳楼。

1993年年末,CC08交换机终于研发成功。其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,借此华为迅速占领了市场,直至今日。

任正非说:“要敢想敢做,要勇于走向孤独,不流俗、不平庸,做世界一流企业,这是生命充实激越起来的根本途径”。

51用车创始人李华兵曾是一名投资人,亲眼见证过姚劲波和刘强东的创业过程。

以下内容出自李华兵本人的记录,有调整。

姚劲波: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

我跟姚劲波是非常好的兄弟。2007年,我在汉能资本做投资经理,在一个年会上见到他。他作了一个主题演讲,我去跟他交换名片,聊了一下。我们年纪差不多,聊得来,我也觉得这个人还不错,就跟老板推荐,把他签下来,帮他做融资顾问的业务,具体由我来负责。

当时没有花太大的精力,因为58同城还非常小。他们跟京东遇到同样的问题,恰逢金融危机,没人敢投。我跟老板讲,没人敢投,干脆我们投一笔,但老板不敢。

58的融资特别艰苦。DCM、华瓴都是我带他去见的。最后,他真的没钱了,我跟他一块见羊东。羊东批评了一番,这个那个的,让他很没面子。没办法,他们A轮的投资人是赛富,后来羊东说,姚劲波创业经历你去找阎焱把,让他帮你想想办法。

到了后来,58同城账上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。姚劲波卖了个域名,换了几十万出来给大家发工资。他们几个人就在旁边的咖啡厅见面,其他几个人都要走,姚劲波咣当就给搞哭了,说你们走了,我怎么办。我陪着他去吃饭,他心情特别郁闷,我是感同身受的。

我知道他那个时候有多艰难:一张桌子,他们可能有三个人坐着,而且每个人面前都没有电脑,只有一部电话,疯狂打电话。

后来,DCM投了他。过了那一关之后,再拿钱相对比较容易了。

姚劲波身上有一股劲。他跟我聊过,特别想把陈晓华从赶集挖过来。当时陈晓华在赶集特别不爽,因为杨浩涌从来不提上市。姚劲波就想了个办法,直接到赶集楼下给陈晓华打电话。最开始,陈都不接。后来姚说,我已经到你楼下了,你下不下来,你不下来我就上去了。

陈晓华下来了,在旁边咖啡厅见面。姚劲波口才也还行,搞定了。这是58和赶集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胜负手,因为这个人做流量很厉害,所有流量都是他做出来的。这个过程里,姚劲波说他当时说得最打动人的一句话是:对不起别人没那么重要,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,你觉得跟谁干最有可能成。

刘强东:为肩上的责任撑下去

另外一个触动我的,是刘强东。

2006年初,我刚进汉能资本,刘强东找过来,说能不能融100万人民币,把哥几个工资给发了。又过了三个月,又来了,说能不能再融800万人民币。我们都没工夫见他,一直忙其他事情没来得及弄。

结果,京东是在做B轮的时候,找我们另外一个同事做banking。那是我和刘强东第一次见面,也不熟,就寒暄了一下。他的B轮特别艰难,融了2100万美元,投前估值6500万美元。雄牛资本领投1200万美元,今日资本投了800万美元,梁伯韬个人投了100万美元。刘强东特别高兴,因为投前估值从3500万美元爬到了6500万美元。

所以你看,创业者有多艰难。那时候就是个白菜价,可白菜价都没人敢投。张颖也来我们办公室看了,说这个案子我们非常有兴趣,想投。但是左弄右弄,大家这时候不敢出招儿了,都憋坏了。

之后,我去参加一个VC的酒会,说我们最近刚刚close掉一个案子,就是京东,不容易啊,然后大家都是这种感觉。6个月之后,老虎基金以3亿美元估值拍了6000万美元给他。这之后,刘强东以10亿美元的估值又拿到了1.5亿美元。再往后,你想摁他也摁不下来了,就这么简单。

“最难的时候,我自己都觉得京东真的要倒闭了。那时,京东正好是创业十年,有的兄弟从大专一毕业就跟了我,相信我才留下来。但是,如果企业倒了,那些跟了我十年的人走的时候就会一无所有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我长了很多白头发。”刘强东曾回忆说。

创业维艰,当你身处低谷,希望你依然能像他们一样立即行动、坚定信念、不留遗憾、勇于承担。前行的路上,大咖说也会始终与你同行,用大咖的经验和智慧为你导航。

本文素材来源:创业家、创业邦、360doc、网络

姚劲波的创业历程

58同城还未上线姚劲波创业经历,公司也只有五六个人时姚劲波创业经历,软银赛富揣着500万美元找上门。这笔钱刚刚烧完,软银赛富姚劲波创业经历的4000万元人民币追加投资入账了。 2010年,软银赛富拉着DCM进行第二轮投资,这次是1500万美元。就在2010年12月初,他又拿到了华平创投的第三轮融资:6000万美元,接近 2010年42家中国赴美上市公司IPO均值的二分之一。

这是怎样的时节?12月8日,优酷网和当当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,首日优酷网市值达到32.6亿美元,当当网市值则达到23.3亿美元。按照市值排名,两家公司都进入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前十。下一个会是58同城吗?姚劲波一句话碰了下创业人群敏感的神经:“姚劲波创业经历我不着急上市,现在上市太亏了,我要做得更大些再上市。”

上市对他来说并无太大诱惑。他已经有将一个公司送上市的经历:学大教育(NYSE:XUE)2010年11月纽交所挂牌,首日涨幅31%,他握有其中10%左右的股份。

中国的创业人群走过了30年,缺钱一直是第一关键词,但随着创业人群的成熟,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成熟,逐渐出现了一批这样的创业者,他们自创业第一天起就没缺过钱,别跟他们提“tx ”,他们根本不着急融资,甚至不着急上市,他们相信自己做的事业出售越晚价值越大。姚劲波只是这群人中的一个。

姚劲波的座驾是一辆七座SUV,他对越野、探险并不感冒。“我家人多,两个小孩、两个保姆、两个老人,大家经常一起出去,一般车座不够。”

他在职业生涯中却是极度的自信甚至冒险,早年屡番变换“车道”,在一条道上开顺了,别人都来追赶的时候,他又打轮到另一条道上去了。“我不喜欢在一个岗位上干太长时间,我喜欢去试一下多个角色。” 2000年初,辞去中国银行山东分行技术部门的职位南下创业,他觉得“单纯做技术与志向不符”;2000年底,他把自己创办的一家提供域名交易服务 的网站卖给了中国万网,攫取到第一桶金。这家网站叫易域网,做渠道起家,姚劲波一年时间把它做到了国内最大,遗憾在于“做成了交易公司”,离真正的互联网 远了点。

在万网期间,这位当时的职业经理人俨然把自己当成“老大”,一如既往的自信,常常办出越俎代庖的事儿来。“我就当自己是张向东(万网创始人)。老板 觉得你应该这样做那样做,我更多是站得很高。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,长期一贯下来,结果肯定是好的。”他要求自己做到极致,喜欢全权在握,事必躬亲。

他还极度相信自己的直觉。学大教育是他在万网期间与两位同事金鑫、李如彬共同创办的,2005年离开万网,没有去学大任职,他要自己创业,做真正的老大。他瞄准了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. org这一诞生于美国本土的神话,一度认为中国本土复制Craigslist的模式是理所应当的。

一开始他设想得很美好,只要有用户量和收入支撑,再过两三年就去上市。“非常激进地做,甚至去买户外广告。美国市场肯定认可我们的公司,我只需要说自己的目标是中国行业最大、是中国的Craigslist就行了。”58同城起步的确很顺,第一轮融资拿得令同行匪夷所思。

不过在这次创业中,这位老大却屡次将企业的现金链做到悬崖边缘。原以为Craigslist免费模式的全盘拷贝是2005年中国本土的“空白点”,未料得中国分类信息市场的需求迄今仍未被真正唤醒,加之诸多创业者同期拷贝了相同模式,他发觉58同城的最初模式不过是Craigslist反射到中国的一座“海市蜃楼”。待他醒悟到这一点已是2008年,第一笔融资已经烧光了。一路自信走来的他对互联网产生了些许失望,但软银赛富信他,4000万元又追投进来。

姚劲波做了58同城的第一次转型,探究Craigslist的“中国式生存”,撤下《生活圈》DM杂志。但是这次探索的结果也不过是又烧掉了 4000万元。这时候,部分员工已经开始迷茫了,个别高层也熬不住走人了。“彻底回归互联网”是姚劲波的第二次转型,用户增值服务收费模式,涉足团购。 2010年4月,软银赛富和DCM第二轮融资1500万美元又到账。

姚劲波评价自己“走得很顺”,而且“从头就顺”。他实则在这个领域烧了5年的钱,直至2010年才把账面做平。纵观分类信息网站的现状,一部分甘为搜索引擎的赚钱工具陷入亚健康状态,一部分卖给了互联网巨头,更多的则是在烧钱殆尽后退出了跑道。

顺者有顺者的活法,那就是找对方向,自信、坚守。在历年的站长大会上,他还会给台下诸多迷茫无助的草根站长们传授融资之道:“创业者一定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,摊出来四五个项目让VC选择,VC敢投你吗?”

资本确实厚爱58同城,一再“允许试错”。不过姚劲波对资金保持清醒,始终不相信“资金应该成为58胜利的理由”。他在就第三轮融资致员工的信中强调:要避免“用钱解决问题的低级倾向”。两次转型中令他痛苦的,并非“钱烧光了”,而是“钱烧光了,模式还没有找到”。他迄今还会为那些执着到免费的最后一刻、“不得不亲自结束自己的公司”的群体扼腕叹息,比如说,站台网——这家网站没有广告,没有置顶信息收费,也没有会员收费,结果,站打不开了。

第三轮融资从初步洽谈到实质性融资,整个过程只用了两周时间。简单说,这家美国著名创投看好58同城的市场前景。依照当前的销售增长速度,姚劲波叩门纳斯达克似乎只是一两年的事情。但姚劲波公开表示,58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准备好——似乎融完这轮资,58距离上市更远了。有人质疑,此轮融资必定令他在股权方面付出不菲代价,同时暴露出58面临的资金压力;也有人提醒他“过这村就没这店了”,只要与“中国”、“互联网”概念沾边,这两年赴美IPO都会捞得好收成,等他醒过闷儿来,这波红利浪潮就不知道刮到哪去了。

姚劲波必须试图让自己静下来。“人总是在艰苦的时候发现很多机会。我们融了很多钱,没有把自己逼到一个绝处,也很难发现更好的机会,这是我比较担心的。”

如何找到一个创业想法

在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时代,移动互联网、智能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工作、生活的每一个环节,普通创业者,想要找到一个好的、可行的创业项目已变得越发艰难。究竟如何“在夹缝当中求生存”?怎样激发自己的创业灵感?这可能还是要从创业成功的经验中总结。

拓展思维

人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下会失去探索欲望,也容易被环境的自然现象所同化,所以很少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发出疑问,追根溯源。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拓展思维,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并且具有举一反三的灵活头脑。

1995年,去美国帮人讨债的马云,在朋友家中得知了有一个叫互联网的东西。友介绍,在浏览器上输入任何你想要的信息就能搜索出来。可是,当马云输入啤酒时,结果有德国、美国、和日本的啤酒,但是就没有中国的。马云似乎看到了未来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发展潜力,于是,他开始设想在中国建一个公司,专门做互联网。由此,中国黄页宣告诞生。

1998年,徐勇在拍摄大型纪录片《走进硅谷》时,与校友李彦宏结伴采访雅虎创始人杰里杨,得到灵感。当时,由于互联网在美国极为火热,他们脑中便有了回到中国利用互联网创业的想法。谁也没有想到,他们当时的一时冲动,竟创下了全球最为出名的搜索引擎之一“百度”。

模仿能力

“不成熟的诗人会模仿,而成熟的诗人则偷窃。”——T.S.艾略特

一次偶然的机会,马化腾接触了ICQ,一个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。马化腾觉得ICQ这个东西很好,好到什么程度呢?马化腾之前在寻呼机公司工作,发现这个东西就是电脑的寻呼机,于是,开发了一个中文版的相同产品;苹果虽然是最具标志性的创新者之一,但它的第一个创新其实就是抄袭了施乐在计算方面的发明。

说到底,创造其实就是抄袭、转型与结合。摸透现有的业务是产生创业灵感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。

找到竞争优势

找到竞争优势,这可能是寻找创业灵感方法中最被低估的一条路。如果你能掌握这一条,那么你就不用在意新颖度了。

大多数创业灵感都来源于专业知识。如果你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创办一家有竞争优势的公司,你成功的几率将会很大。如果你执行得好、特色也成功,新颖的创意或许就会找上门来。你可以参考以下问题:在我有竞争优势的地方,我能创办什么样的公司?

解决问题能力

创业之初,姚劲波在北京租房子被中介给骗了,不但没有租到房子,连中介费也没有要回来。慢慢地,姚劲波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遭遇,有相同的经历,于是他创办了58同城。

布莱恩·切斯奇在一次街头售卖艺术品的过程中,认识了一个自驾游的陌生人,并邀请对方住自家客厅的充气床,对方悻然接受,这便是空中食宿“共享经济”创业故事最开始的起点。

所有的创业项目,都是为生活更美好而服务。当我们不能找准某个群体、某个点的服务可以做得更好(方便、快捷、高效、低价)时,我们即便身在其中,也很难发现已有的机会。好的创业灵感,需要我们融入生活、感受当下,通过大脑思维不断收集而成。

以上参加《我有嘉宾》节目的大咖们,谁是连续IPO创业者?

姚劲波

姚劲波,九九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,获得计算机应用及化学双学位。2000年,创办易域网,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,同年九月被万网收购。05年创立58同城。2010年11月2日,姚劲波与其它人共同创立的学大教育在美国上市。

关于姚劲波创业经历和姚劲波投资的公司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